什麼是涼性和熱性精油?上火了不能用熱性精油?

 

“寒、涼、溫、熱”的屬性是中醫藥的分類,對精油的研究比較成體系的是歐美國家,則沒有這樣的區分。如果非要區分的話,從精油塗抹在皮膚上的體感:有灼熱感清涼感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溫和感

IMG_8086.JPG

灼熱感的精油暫且就叫熱性精油吧,香料類的比較多,比如:生薑、肉桂、丁香、牛至、茴香、黑胡椒等;清涼感的精油叫涼性精油,比如:茶樹、薄荷、尤加利、檸檬草、薰衣草、岩蘭草等。其他的溫和感的精油就叫溫性精油,複方精油是多種精油的混合,基本上都是溫性的。

西方在定義精油屬性時更多地使用:“ 刺激 ”或“ 安撫 ”,比如刺激交感神經,刺激免疫系統,熱性精油的“刺激”屬性更強而涼性和溫性精油的“安撫”屬性更強。

IMG_8087.JPG

還有小伙伴問:現在正在“上火”,是不是不能用熱性精油比如生薑?

如果嘴唇上起了一個皰,就是所謂“上火”了,本來就疼痛,再塗抹有灼熱感、刺激性的生薑精油肯定不會舒服,塗抹有清涼感、安撫性的茶樹或者薰衣草就會很舒服。但並不是說生薑精油在這裡無效,相反消炎的效果是不錯的。因為在西方醫學中沒有“上火”的概念,上火其實就是發炎了。選擇精油時,選擇抗炎效果好的(大部分精油都抗炎效果),同時考慮體感和皮膚的刺激性。

再比如,有人問“生薑對胃特別有幫助,但'胃火'大是不是不適合用生薑精油?”,回答是不一定,所謂胃火很可能就是胃炎,用抗炎效果不錯的生薑,不一定不合適。

IMG_8088.JPG

再多說兩句:中醫理論是否科學,我們還沒有能力去驗證,暫且不論。但中醫過於復雜難以把握則是大家共通的感受,精油療法安全有效、使用便利,本來很適合作為家庭中應用,因此殷姐姐不建議將精油療法複雜化況且,精油的“高揮發”、“高代謝”的特性,不管是熱性還是涼性精油進入人體,完成自己的任務後,很快就代謝掉了,不會持久地影響身體,那麼討論它是熱性還是涼性還有多大意義呢?(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PS 感謝Tim博士提供部分信息!

 

 

今天的問題,你get到了嗎?

arrow
arrow

    玥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