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995.JPG

 

 

 

 

 

 

 

我們經常從醫生那裡聽到,或者【精油物語】公眾號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些詞彙:感染、炎症、病毒、細菌、抗菌劑、抗氧化劑...這些詞似乎很熟悉,有些從字面意思能猜個大概,有些則是似而非。仔細想想下面的問題:

① 你知道感染和發炎的區別嗎?

② “抗菌劑”能抗真菌嗎?

③ “消毒劑”是用於殺死體內的病毒嗎?

④ 有炎症就該吃抗生素嗎?

    ...... (文中有答案)

 

對,這就是本篇要講的,這篇文章閱讀量想必不會高,因為是枯燥的醫學概念,這些概念百度上都能查得到,但大多數時候是:查詢前不知所云,閱讀後一頭霧水,令人抓狂啊,但執意要寫這種不討好的內容,是因為深感:“ 清晰且正確的概念是一切認知的基石”。

這就嘗試一下:不追求精準而只促進理解,盡量用大家看得懂的話說清楚困擾我們許久的概念。

 

1

抗菌劑(antibacterial)

一種防止細菌生長或消滅細菌的物質。通過空氣,皮膚接觸、飲食等傳播。

常見的細菌感染:腦膜炎、眼睛感染(紅眼病、角膜炎)、中耳炎、鏈球菌喉嚨發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發燒)、肺結核、肺炎、胃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性病(淋病、軟下疳)、萊姆病、皮膚感染。

IMG_8001.JPG

 

 

 

 

 

 

◎有效精油:茶樹、百里香、肉桂、薄荷、萊姆、檸檬草、永久花、天竺葵、迷迭香、丁香、牛至;保衛複方、淨化清新復方、順暢呼吸複方

 

2

抗真菌劑(antifungal)

有助於抑制真菌生長的物質。

真菌是一類品種繁多的有機體,如酵母菌、黴菌和蘑菇。雖然許多真菌都是安全而且對有機體有益的,但部分真菌會產生對植物、動物、和人類都有毒的化學物質——真菌毒素。對人類有害的真菌包括黑黴菌、念珠菌等。

常見的真菌感染:念珠菌(鵝口瘡、陰道炎等)、黴菌病、皮膚真菌病(皮癬、腳氣、香港腳)、甲癬(灰指甲)。

IMG_8002.JPG

 

 

 

 

 

◎有效精油:茶樹、牛至、百里香、肉桂、丁香、側柏、薰衣草、薄荷、迷迭香、檸檬、廣藿香;保衛複方

 

3

抗病毒劑(Antiviral)

能夠抑止或阻止感染性病毒的發展、運作或複制的物質。

常見的病毒感染:腦炎、腦膜炎、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眼感染、腮腺炎、咽炎、肺炎、支氣管炎、心肌炎、胰腺炎、肝炎、腸胃炎、性病(尖銳濕疣、皰疹、愛滋病)、皮膚感染...

IMG_8003.JPG

 

 

 

 

 

◎有效精油:永久花、茶樹、丁香、香蜂草、萊姆、肉桂、檸檬、牛至、薄荷、尤加利、百里香;保衛複方、呼吸順暢複方

 

4

抗寄生蟲劑(Parasites)

一種可防止和消滅寄生蟲的物質。

指一種較小型的生物(寄生蟲)在另一較大型生物(宿主)體表或體內生長,它們利用宿主作為食物的來源以及作為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場所,同時給宿主帶來損害。最容易感染寄生蟲病的族群就是兒童,小孩子經常將手放到嘴裡,而且家中有一個孩子感染了寄生蟲,全家人都有可能被傳播。所有的寄生蟲對人體都是有害的。

常見的寄生蟲:蟯蟲、蛔蟲、阿米巴原蟲等。

IMG_8004.JPG

 

 

 

 

 

◎有效精油:牛至、百里香、茴香、羅馬洋甘菊;樂活複方

 

5

抗感染劑(Anti-infectious)

用來治療各種病原體: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衣原體、支原體、螺旋體等引起的感染。

可以認為是:抗菌劑+抗病毒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的統稱。

 

 

 

 

 

 

◎有效精油:根據具體原因,分別參考抗菌劑、抗病毒劑、抗真菌劑、抗寄生蟲劑。

 

6

抗微生物劑(Antimicrobial)

在醫學領域微生物主要是指:細菌、病毒、真菌的統稱。

可以認為是:抗菌劑+抗病毒劑+抗真菌劑,比抗感染劑範圍略窄,不包括抗寄生蟲劑。

IMG_8005.JPG

◎有效精油:根據具體原因,分別參考抗菌劑、抗病毒劑、抗真菌劑。

 

7

抗炎劑(Anti-inflammatory)

炎症是身體對感染和損傷的反應,是免疫系統的抵抗現象,特徵是紅腫、疼痛、甚至發燒。雖然一定的炎症反應對抵抗疾病和損傷的癒合有益,但過度的炎症或慢性炎症則使人衰弱。

炎症除了感染引起外(由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等),還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炎症如創傷、燙傷、灼傷、化學傷、過敏原等。抗炎劑是為了抑製過於強烈的炎症反應,減輕發熱或疼痛,防止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有效精油:乳香、茶樹、尤加利、牛至、舒緩複方、薰衣草、荳蔻、廣藿香、羅馬洋甘菊、沒藥、迷迭香、薄荷、冬青、丁香、百里香、天竺葵、永久花、杜松漿果、雪松、檸檬草、絲柏

 

8

消毒劑(Disinfectant)

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要求,將其消滅於人體之外,切斷傳染源,達到控制傳播的目的。

通俗點說就是:抗感染劑是解決微生物給人體帶來的病痛,消毒劑是消滅微生物於人體之外。如:殺菌洗手液、空氣清新劑、家用洗碗、洗蔬菜水果的清潔劑等。市販的以化學合成的居多,可以用純天然的精油替代。

A:這裡回答了問題③:消毒劑指體外消毒。

 

 

 

 

 

◎有效精油檸檬、淨化清新復方、葡萄柚、檸檬草、天竺葵

 

9

抗氧化劑(Antioxidant)

抗氧化劑是抵抗自由基發揮作用或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物質。科學家已經證實,自由基至少與一百多種疾病有關,被稱為“萬病之源”。

在另一篇文章《“萬病之源”-自由基》中有詳細說明。

10

 

 

抗粘膜炎劑(Anticatarrhal)

一種有助清除體內過量粘液的物質。

粘液是上皮細胞產生的,它的作用是覆蓋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系統上的粘膜。用來保護粘膜。當粘膜感染發炎時,會分泌許多粘液,過多的粘液(鼻涕、痰)導致呼吸困難。抗粘膜炎劑不僅有消除粘膜表面炎症的作用,還要能幫助溶解粘液,以方便排出。

IMG_8006.JPG

 

 

 

 

 

◎有效的精油尤加利、薄荷、呼吸順暢複方、肉桂、絲柏、茶樹、杜松漿果、雪松、荳蔻、沒藥

IMG_8007.JPG

 

辯析容易混淆的概念

IMG_8008.PNG

 

細菌、真菌、病毒的區別

我們知道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內都有細胞核,而細菌、真菌、病毒的主要差異就在這裡:

 細菌是單細胞生物,但沒有真正的細胞核,細胞器很少,有DNA但沒有染色體,用肉眼無法看見,通常直徑為:1~10微米。

 

◇  真菌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它的細胞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和完整的細胞器也有染色體。酵母菌屬於單細胞,而蘑菇就是多細胞。單細胞真菌直徑為:10~100微米,通常比細菌大。

 

◇  病毒則沒有細胞結構,僅由一種核酸分子(DNA或RNA)和蛋白質構成,病毒單獨不能生存,自身也不能複制,必須侵入到細胞內,借助宿主細胞的複制系統繁衍。病毒體積要小的多,直徑僅為:20~200納米(1000納米=1微米)。

IMG_8001.JPGIMG_8002.JPGIMG_8003.JPGIMG_8005.JPG

病毒、細菌、真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A:這裡回答了問題②,細菌和真菌完全不是一碼事兒。

 

抗炎劑=抗感染劑?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炎症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引起的,是否可以認為:抗炎劑=抗感染劑?

◇不是。首先,引起炎症的原因遠不止這三種,其次,針對的目標不同。在西醫中,當炎症是因細菌引起時,要用抗菌劑(抗生素)控制感染,此時一般不用抗炎劑,以免掩蓋病情;若為病毒感染,則需要先用抗病毒藥物;真菌同理;但若發熱、疼痛明顯,這時可適當選用解熱鎮痛的抗炎劑(即消炎藥,阿司匹林等),若炎症不是上述因素所致,一般不用抗感染劑而是抗炎劑。(參考下圖會幫助你清晰起來。)

A:這裡回答了問題①:感染和發炎有關聯,但不是一碼事兒。

IMG_8009.JPG

幾種概念之間關係的示意圖

 

有炎症就該吃抗生素?

很多人一有炎症就吃抗生素,不去分辨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或是其他。有數據顯示在由病原體引起的炎症中,大約有90%都是病毒造成的,只有大約10%是因為細菌造成的,而抗生素對病毒沒用再者,消炎藥和抗生素也不是一回事,想要消除炎症吃抗生素也沒用。(抗生素≠抗病毒劑≠抗炎劑)隨意服用抗生素,會引起人體體內菌群失調,導致抵抗力下降,還會導致耐藥性。

A:這裡回答了問題④:大部分情況不該吃,避免濫用抗生素。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暈圈,是夠複雜的,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用抗炎劑還是抗感染劑?恐怕只有專業的醫生才能準確的判斷。用精油這一切就變得簡單了,因為一種精油往往同時具備多種功效,既可以抗菌劑、抗病毒劑,還能抗炎症和刺激免疫系統。不再糾結不同藥物微妙的差異,也避免了藥物副作用和耐藥性。擁有大自然給我們的打包好的禮物,幸福啊! 

燒腦內容可以先保存收藏,以後備查😊

 

arrow
arrow

    玥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