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軟(Maceration)
光敏性(Photosensitisation)
佛手柑精油正是這類精油之一,還有檸檬、萊姆和苦橙等多種柑橘屬植物精油都屬於此類。其他像西柚、甜橙和紅柑雖然沒有光敏性,但使用時也要注意。
檸檬馬鞭草、芸香、歐白芷根、小茴香和防風根等都是另一類具有光敏性的精油。後面四種精油的使用率很低,忘了也無所謂,但佛手柑和其他較常用的柑橘屬精油就不能如此隨便。
受到強光照射,預計要進行日光浴或接受紫外線照射前,最好不要使用這類精油。根據我個人見過的案例,我認為這類精油的光敏性持續時間比我們所想的還長,因此使用後最好1~2天內都不要接受日曬或紫外線照射。
以前有些市售的防曬用品中添加了佛手柑精油,但後來有證據顯示這可能會導致皮膚癌,於是人們停止了使用。
任何曬傷都會大大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雖然通常都要20~30年才看得出結果。臭氧層的破洞,也使溫帶地區的人患皮膚癌的風險大增。
如果將這類精油稀釋到2%的濃度以下,它的光敏性就消失了。因此,如果使用這類精油和接受日曬都是不可避免的,不妨稀釋精油,降低它的濃度,避免傷害。
品質(Quality)
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向誠實負責的商家購買。他們必須確切地知道自己店中精油的來源,是直接進口還是通過信譽口碑好、可以提供保證的進口商輸入。
或者也可以請商家或進口商將他們的精油樣品送到實驗室,接受氣相色譜分析法的分析以確定精油的純度。
蒸餾後精油就不會再發生變化,如果精油中含有少許化學污染物,這可能是因為植物體生長時曾經被噴灑過人工殺蟲劑、除草劑或肥料等。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購買用野生或有機栽培的植物製成的精油。幸好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口商和供貨商都體會到這點的重要性,也都願意提供天然有保證的精油。
另外,還有個令大家困擾的問題:精油的植物學名。親緣關係非常接近的植物學名也都十分相似,而不同國家或地域使用的俗名又讓這些名稱變得更為混亂。
在選購精油時確定不會買錯是非常重要的,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記住植物的拉丁學名。從學名就可以知道西班牙馬鬱蘭是百里香的一種;摩洛哥洋甘菊根本不是洋甘菊,只是具有類似的功效;金盞菊指兩種金盞菊一英國金盞菊(Calendula officinalis)可以治療皮膚疾病,而法國和非洲金盞菊(數種不同的萬壽菊)卻有完全不同的特質和氣味。
更嚴重的情況是:部分精油生產商和出口商為了牟取暴利,可能會出售摻雜其他成分的經過稀釋的精油。了解精油是從植株的哪個部位萃取的也非常重要。因為植物各部位的活性成分和性質都不相同,因此從不同部位萃取的精油其安全性和功效都不同。例如,從果實中提煉的杜松精油質量較好,而從枝條中提煉的品質較差。
就算是真正純天然的精油,也不代表質量和療效很好。如果精油的售價比我們預期的低很多,這可能是蒸餾某塊植物組織第三或第四次的產物。
一般來說第一或第二次的蒸餾液濃度較高,某些揮發性較高的物質甚至在第一次萃取時就已完全取出,第二次的質量就差很多了,更不用說第三或第四次。
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向能提供這些信息的人購買精油:精油出產的地區或國家,植物的學名,萃取精油所使用的植物部位,萃取精油的方法,是否使用野生或有機栽培的植物。
供貨商還要很熟悉精油的產銷過程,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從精油生產到運銷的每個步驟該由誰負責,確保這之間不會發生詐欺事件。
有些供貨商還會針對這些信息給顧客特殊的保證。他們會請實驗室檢測(氣相色譜分析法)精油的組成和純度,或只向做過這些檢測的出口商或農民購買。他們通常也比較了解儲存和放置精油的方法,不會將精油放置太久,使我們容易買到優質精油。
如果是向零售商購買或無法向供貨商提問的情況,只好自己閱讀精油上的標籤(植物學名、萃取部位、出產地區、野生或有機品種栽培等)。
多向幾家供貨商詢問同種精油的價格,這樣我們對於該種精油的價值會有估算,千萬別買價格特別便宜的精油。
質量最好的精油會比完全不提供保證的精油貴,但要記住:我們必須對病人負責,而精油的用量每次只有幾滴,以長遠的眼光來看,這點投資是值得的。身為一個芳療師,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麼精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