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質(Essences)
有些人以為精油就是精質,但嚴格來說,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精質也是從植物體中提煉出的物質,只有經過蒸餾處理之後,才可以稱為精油。蒸餾過程中溫度、空氣和蒸汽的影響使精質的化學成分發生了一些變化,但這些變化不具傷害性,也不會破壞精質的療效。而有些改變還會增強它的功效。
精質是由植物體中特化的分泌細胞所分泌。這些分泌細胞可能存在於葉子、樹皮或其他部位中。植物體內的精質可以直接儲存在分泌細胞中,也可以輸送到儲存囊或儲存管中存放。
有些植物葉片的表皮分佈著許多分泌細胞,一旦葉片破損,就會立刻釋放出具有獨特氣味的精質。
另外,有些植物葉子表面有許多細小的絨毛,這些通常是用來儲存精質的儲存管。只要葉子有一點損傷,折斷了細小的絨毛,精質就會立刻擴散到空氣中。這類植物的氣味總是特別濃烈。
有些木本植物或樹木的精質儲存在樹乾或樹皮的纖維組織導管中,不容易萃取它的精質(因為要費力摧毀木質然後才能萃取)。
柑橘類水果的精質,大多儲存在果皮中的儲存囊裡,只要用力壓,就可以很輕易地得到精質。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實驗:對著燭火擠壓橘皮,可以看到從橘皮中噴出的精質起火燃燒幾秒鐘。
植物體中精質所佔的比例依據不同植物而有所不同,而這也是影響精油價格的因素之一。植物生長的環境(土壤、溫度、陽光等)和季節都會影響植物體中精質的含量,因此必須謹慎地挑選收穫季節,提高精質產量。
植物精質的化學構造非常複雜。植物捕捉陽光中的能量,外加四周空氣、土壤和水所提供的碳、氫、氧等化學元素就能組成各式各樣不同的香氣分子。
這些香氣分子可分成八大類:酸類、醇類、醛類、酮類、酯類、酚類、倍半萜烯類和萜烯類。每種精質內可能存在不止一類的香氣分子,但這些不同分子的組合就形成了各類精質獨特的氣味和療效。
有些藥商分離精質的組成,企圖找出具有活性的單一成分來治療病症。這些在實驗室中純化或合成的單一有效成分,雖然也有療效,但卻沒有天然植物萃取混合液有效、安全。
天然萃取液中的其他成分,可以輔助有效成分發揮作用,避免副作用。就算精質中80%-90%的成分都是某種單一的有效成分,但仍有十幾種以上的其他成分(有些只是微量存在),共同平衡和中和主成分的作用。
這就是芳香療法和一般藥草醫學很少出現副作用的主要原因。
精油(Essential Oils)
精油是芳療師使用的主要材料。這些具有強烈香氣的物質是由植物體中特化的細胞合成的,此時稱為精質而非精油。當我們利用蒸餾法萃取植物體中的精質,所得的產物才稱為精油。
一般人都用“精油”稱呼芳香療法中所用的每種油,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嚴格來說,不是用蒸餾法萃取的油就不能稱為精油。
用壓榨法萃取的油(柑橘類水果、佛手柑、橙等)只能稱為精質。
其他像茉莉、苦橙花和玫瑰等花朵類浸泡油是用脂吸法或溶劑萃取法提煉的,因此不屬於精質或精油而是原精。
精油的純度很高,未經稀釋最好不要使用。精油的揮發性很強,一旦接觸空氣就會很快地揮發。這就是精油作用力強、療效快的原因之一。也基於這個原因,精油必須用可以密封的瓶子儲存,一旦開瓶使用,也要盡快蓋上蓋子。
雖然精油被歸類成油類,但它卻非常清淡不油膩。大多數精油都是無色或淡黃色,但也有些例外,如藍色的洋甘菊精油。
有顏色的大多是精質或原精,像綠色的佛手柑精質和紅棕色的茉莉原精。這類精油必須儲藏在不透光(深棕或藍色)的瓶子中,因為紫外線會破壞它們的結構,而且還要盡可能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
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大聲喧嘩造成的震動,也都可能會使精質或原精變質。
精油很容易溶在油性物質中,像橄欖油、大豆油、芝麻油、葵花油還有其他的植物油,也可以溶在醇類(酒精)中。
精油不溶於水,但可以在水中形成短暫的懸浮液,進行芳香浴的洗澡水就是一種懸浮液。
精油的化學構造非常複雜,精油中所含的多種物質共同起作用,平衡彼此的影響,使精油的用途廣泛並且非常安全。
許多新加入芳香治療的人士,都會為單一精油竟然擁有數種不同的功效而感到驚訝,而精油的多種特性和療效,也正反映出精油複雜的化學特性。
如果混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精油,我們會發現混合油的特性,不只是個別精油療效的總和。因為精油混合時,它們的化學成分發生互動反應,使得複方精油的療效比任何一種單一精油的效果還好。
最有名的莫過於薫衣草,任何精油和它混合,都可以加強自身的療效。許多訓練有素的芳療師喜歡根據每位患者的需求和身體狀況,選擇和調製最適合他們的精油。